- 社会发展
-
张玉林: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时间:2015-03-16 作者:张玉林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查看:367 评论:0
【摘要】 1990年代以来席卷中国的征地拆迁浪潮,实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清场运动。从开发区建设到城市的扩张,从"撤村并居"到"土地整理",都以消灭农村、驱逐小农为归结:迄今已经吞噬了8300多万亩耕地、清除了至少140万个自然村和1亿2700多万小农。这场运动尚未结束,但是就已知的结果来看,它很快就达到了"英国的一切剥夺方法的顶点",比英国的圈地运动更为暴烈和迅猛。而从推动大清场的综合动力来看,它不同于"农业革命"的技术需求,也超越了"原始积累"的初始需要,包含着由极端的发展主义催生的"贱农主义"和城市信仰,因此也表现为又一场文化意义上的"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使中国社会充满了暴戾之气,也具有显著的反自然的特征。
中国乡村; 大清场; 圈地运动; 中英比较; 【关键词】
全文请下载附件,或参阅共识网相关内容。
- 最近更新
-
-
11-18冷涛、魏姝:信息技术创新:中国政策试验实现转向的重要推手
-
03-18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
-
03-16张玉林: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
12-29谢桂华:“农转非”之后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
-
11-16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
11-16反抗符号:山寨消费与消费政治
-
- 本类推荐
-
-
11-18冷涛、魏姝:信息技术创新:中国政策试验实现转向的重要推手
-
03-18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
-
03-16张玉林: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
12-29谢桂华:“农转非”之后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
-
11-16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
11-16反抗符号:山寨消费与消费政治
-
- 本类排行
-
-
11-18冷涛、魏姝:信息技术创新:中国政策试验实现转向的重要推手
-
03-18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
-
03-16张玉林: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
12-29谢桂华:“农转非”之后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
-
11-16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
11-16反抗符号:山寨消费与消费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