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治理
-
-
2017/11/19 点击:(555) 评论:0
王云骏:民国时期城市市民参政意识刍议——以南京城市社...
摘要:市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通过对1927—1937年间南京城市社团组织的考察,对城市市民参政的动因、主要形式及预期目的进行了规律性的探讨。文章运用大量史料,试图透过对具体历史条件下历史事件的分析,挖掘在民国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市民参政意识对城市近代...阅读全文>> -
2017/11/19 点击:(555) 评论:0
王云骏:论执政党的公共责任
摘要:公共责任是公共组织依法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对授权者和依照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义务。与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相联系,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公共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公共责任是由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在新时期的反映...阅读全文>> -
2017/11/19 点击:(672) 评论:0
王云骏:论行业协会权力的获取和权利的保障
摘要:当下流行的公共管理改革观念对人们长期形成的“公域”和“私域”的界限形成了冲击。与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分的政治理论不同,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强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一个公私混合领域的中间层面,并力求建构一种把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公共管理关系,这...阅读全文>> -
2017/11/19 点击:(509) 评论:0
王云骏:缓解压力抑或提升效率——“公共事业民营化”的...
摘要: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国内公共管理体制变革的双重影响下,正成为一场方兴未艾的改革潮流。关于为什么要实行“公共事业民营化”,人们持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一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文章从...阅读全文>> -
2017/11/19 点击:(598) 评论:0
王云骏:从自治到保甲:民国时期社会管理的政治学分析—...
摘要:从地方自治到编组保甲,是民国时期社会管理经历的一段历史过程。通过梳理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管理理念上存在“社会管理”与“管理社会”的逻辑冲突,而“党治”模式在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困境、地方自...阅读全文>> -
2017/11/19 点击:(510) 评论:0
李里峰:集体化时代的农民意愿表达与党的农村政策调整
摘要:集体化时代,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并非单向的控制关系,农民会以种种不合作行为对国家权力的干预进行抵制,并可能促发国家政策的调整。在全能主义政治体制中,广大农民微弱而坚韧的抵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替代性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功能,也对党的农村政策发挥了制衡和纠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阅读全文>> -
2017/11/19 点击:(683) 评论:0
李里峰:群众运动与乡村治理——1945-1976 年中国基层...
摘要:群众运动是中共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非常规政治手段,由于它具有常规行政手段所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动员和治理工具被广泛使用。中共群众运动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广大乡村民众的动员型政治参与、国家力量对乡村社会的直接介入、以及阶级...阅读全文>> -
2017/11/18 点击:(660) 评论:0
魏姝:政策类型与政策执行:基于多案例比较的实证研究
摘 要:以洛伊( Lowi) 的政策分类框架为基础,运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 对中国背景下政策执行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 分配政策的执行偏差往往是由政策本身的因素造成的; 构成性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不同执行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规制政策执行难度大,影响其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一是规制对象的特点,二是能...阅读全文>> -
2017/11/17 点击:(668) 评论:0
李里峰:“翻身”:华北土改中的资源再分配
【摘要】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首先是一场资源再分配运动。再分配的第一步,是以献田、仲裁、讲理、清算、没收、扫地出门等方式,从地主、富农等传统乡村精英手中获取土地和其他财产。在分配"斗争果实"时,出现过按问题分、"谁斗谁分"、平均分配、按需要分、按等级分、抓阄分...阅读全文>> -
2017/11/16 点击:(621) 评论:0
李里峰:本地人与外来者: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群体一探
摘要: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之分野,是考察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群体的一个重要侧面。外来干部多系上级组织委派或从异地调入,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上级党组织的关系更为密切;本地干部的整体文化素养较低,却因其地方性知识而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性。党组织为缓和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间的矛盾、克服&ldq...阅读全文>> -
2017/03/12 点击:(564) 评论:0
李里峰:乡村精英的百年嬗蜕
【摘要】近百年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经历了急剧转型,乡村精英的权力来源、社会构成和角色特征也随之一再变迁。帝制晚期,士绅精英凭借财富、学位、声望等资源支配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权力下移造成传统精英的分化,士绅失去道德约束而蜕化为土豪劣绅;中国共产革命彻底重塑了乡村权力局, 贫...阅读全文>> -
2017/01/14 点击:(563) 评论:0
肖唐镖、谢菁:“三社联动”机制:理论基础与实践绩效—...
【摘要】 自从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被提出以来,国内多地在不同程度上对该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理论基础与实际绩效却探讨不足。公民参与理论和民主治理理论均强调现代公民基本价值与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兼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三社联动&r...阅读全文>> -
2016/01/29 点击:(644) 评论:0
赵秀玲: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概观
摘要:与以往相比,21世纪中国的乡村治理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领域的拓展,由原来的重“村级”研究扩大到更重乡镇等层级研究。乡镇成为乡村治理研究的重点之一;从“下乡”的角度研究乡村治理;从城乡统筹角度研究乡村治理。二是理论的超越性意向,...阅读全文>> -
2015/12/19 点击:(619) 评论:0
黄雪琴、肖唐镖:地方政府的项目配套政策研究
地方政府的项目配套政策研究 黄雪琴、肖唐镖 本文载肖唐镖、李昌金等著《中国乡村报告——政府行为与乡村建设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引言 项目配套政策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职能的具体化。它既是公共政策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国家宏观调控职能...阅读全文>> -
2015/09/11 点击:(558) 评论:0
孟天广、杨平、苏政:转型中国的公民意见与地方财政决...
摘要:回应公民意见是现代政治系统的基本功能,西方国家的研究表明,公民意见是政府决策的基本影响因素;然而,讨论转型国家中公民意见影响政府决策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旨在利用调查实验分析转型中国公民意见对地方财政决策的影响。基于“意见-政策连接”理论,通过对26 个...阅读全文>> -
2015/07/31 点击:(753) 评论:0
肖唐镖:基层治理亟待走向系统性改革
基层治理亟待走向系统性改革 本文已刊发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摘要】没有县域层面的民主自治,村社自治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其瓶颈桎梏就难以摆脱,基层与地方政治生态中的顽疾也难以根治。应以务实的态度和作风,按民主、科学与法治的核心理念和原则,将基层治理创新纳入“国家...阅读全文>> -
2015/07/15 点击:(676) 评论:0
肖唐镖:乡村和地方治理实践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乡村和地方治理实践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肖唐镖 (210023 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本文已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 在这里,我想基于多年来对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观察研究,尤其是对古今社会政治实践的比较,提出一些相关的重要问题。应当承认,我对...阅读全文>> -
2015/07/15 点击:(580) 评论:0
赵树凯:村民自治的检讨与展望
村民自治的检讨与展望 赵树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已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 中国的村民自治,似乎转眼之间走过了将近三十年。从198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算起,中国村庄的直接选举已经进入第27个年头。从我们这一代学者来说,...阅读全文>> -
2015/04/03 点击:(593) 评论:0
肖唐镖:城乡基层治理“复合性危机”观察
【摘要】 尽管十余年前困扰乡村的一些焦点性问题已获较好解决,但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不仅未获良好缓解,相反却日益严重,致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农村出现的"治理危机"进入了"复合性危机"时期。这不仅是治理技术与治理体制的危机,更是乡村生态、文明与文化的危机,也是日益严重...阅读全文>> -
2015/03/03 点击:(501) 评论:0
殷冬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实践海外研究的...
【摘要】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实践领域的海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分析。20多年来,海外学者围绕村民自治推行的背景、引起的争论、发展的动力、实施的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五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跟踪分析发现,海外学界对中国农村这场"民主试验"高度关注,对村民自治这种基层民...阅读全文>>
-
- 最近更新
- 本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