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务与地理治理
-
-
2017/11/18 点击:(152) 评论:0
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建构——中国社会...
摘要:作为一种政治仪式,国庆大阅兵在中国60年来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接受、反馈和记录来自于文化、制度和特殊历史事件等外部环境产生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时间、空间、人员和器物等内部结构的精心安排,成为政治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装置,并在具体的操演过程中以身体控制、...阅读全文>> -
2017/11/18 点击:(100) 评论:0
王海洲:作为媒介景观的政治仪式:国庆阅兵(1949-200...
摘要:国庆阅兵是一场壮丽的媒介景观,媒体对其政治意义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建国60年来国庆阅兵及其媒介呈现的双重变化,既勾勒出中国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中每一重大阶段的主要特征,又凸显出中国现代政治传播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庆阅兵作为一种盛大庄严的政治仪...阅读全文>> -
2017/11/17 点击:(110) 评论:0
徐蕾|李里峰:群众心理学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摘要】以勒庞等人著作的中译为标志,西方群众心理学在辛亥和“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并广为接受,逐渐进入近代国人的“知识仓库”,成为其社会政治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思想资源。 近代中国的群众论述,深受群众心理学和唯物史观两大对立传统的影响,前者将群众视为理性缺失、道德沦丧...阅读全文>> -
2017/11/17 点击:(117) 评论:0
李里峰:“翻身”:华北土改中的资源再分配
【摘要】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首先是一场资源再分配运动。再分配的第一步,是以献田、仲裁、讲理、清算、没收、扫地出门等方式,从地主、富农等传统乡村精英手中获取土地和其他财产。在分配"斗争果实"时,出现过按问题分、"谁斗谁分"、平均分配、按需要分、按等级分、抓阄分...阅读全文>> -
2017/11/17 点击:(111) 评论:0
魏姝:效率机制还是合法性机制:发达国家聘任制公务员...
摘要:中国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试点中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聘任制公务员的实施范围问题。各主要发达国家聘任制公务员的范围和规模也差异很大。运用组织行为学中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流派——理性选择理论和制度学派, 通过对各发达国家政府规模、 政治价值观等变量与其聘任制公务员范围大小之间...阅读全文>> -
2017/11/16 点击:(113) 评论:0
许晓龙|李里峰:“五年计划”的变与常:一项历史制度...
摘要: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一项制度安排,中国的五年计划经历了从经济发展计划到全面发展规划、从经济指标为主到公共服务指标为主的制度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看,这种变迁是环境、观念、行动者三者互动的结果:环境开放形成了五年计划制度的合法性危 机,带来了制度变迁的压力,观念更新为变...阅读全文>> -
2017/11/16 点击:(107) 评论:0
李里峰:本地人与外来者: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群体一探
摘要: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之分野,是考察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群体的一个重要侧面。外来干部多系上级组织委派或从异地调入,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上级党组织的关系更为密切;本地干部的整体文化素养较低,却因其地方性知识而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性。党组织为缓和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间的矛盾、克服&ldq...阅读全文>> -
2017/06/13 点击:(156) 评论:0
李良栋:论民主的内涵与外延
*《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6期。 摘要:民主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研究民主问题的逻辑起点,但却常常是被研究者搞得比较混乱的问题之一。本文在考察和归纳古典民主理论和现代民主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民主的内涵主要有:核心是主权在民,前提是自由平等,通行"多数原则",实行权力制约,崇尚制...阅读全文>> -
2017/04/14 点击:(208) 评论:0
徐欣顺|张英魁: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总体态势及科学...
摘要: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依托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科学意义上的政治文化为准绳,对1986―2015年有关政治文化研究的2 685篇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治文化研究总体上历经"蓬勃发展"后呈现回落态势,主要存在对政治文化理...阅读全文>> -
2017/04/04 点击:(193) 评论:0
曾敬涵:合法性研究:中西方学界看法为何如此不同?
全文发表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5期,点击下方的下载附件可获取PDF文档。附件:点击下载阅读全文>> -
2017/04/04 点击:(206) 评论:0
施灿业:互联网使用对公民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基于CGSS...
全文发表在《江淮论坛》2017年第2期,请点击下方附件获取PDF文档。附件:点击下载阅读全文>> -
2017/03/12 点击:(223) 评论:0
李里峰:乡村精英的百年嬗蜕
【摘要】近百年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经历了急剧转型,乡村精英的权力来源、社会构成和角色特征也随之一再变迁。帝制晚期,士绅精英凭借财富、学位、声望等资源支配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权力下移造成传统精英的分化,士绅失去道德约束而蜕化为土豪劣绅;中国共产革命彻底重塑了乡村权力局, 贫...阅读全文>> -
2017/02/03 点击:(230) 评论:0
魏姝:中国党政干部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理性—政治逻辑
内容提要:建国伊始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干部人事制度基本体现了政治控制逻辑;之后开始了寻求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然而体现理性化逻辑的改革一旦弱化了政治控制,或者说如果无法建立相应的政治控制机制则往往处于停滞状态。循着这一逻辑,党政干部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之所以历经近30年难以取得重大进展...阅读全文>> -
2017/01/14 点击:(273) 评论:0
肖唐镖、谢菁:“三社联动”机制:理论基础与实践绩效—...
【摘要】 自从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被提出以来,国内多地在不同程度上对该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理论基础与实际绩效却探讨不足。公民参与理论和民主治理理论均强调现代公民基本价值与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兼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三社联动&r...阅读全文>> -
2017/01/07 点击:(170) 评论:0
韩伟华:锡耶纳市政厅壁画里的中世纪城市共和国政治理...
内容提要:从艺术史的角度看,中世纪的艺术基本上都是隐喻性的宗教作品。安布罗乔·洛伦泽蒂于1338至1339年间为锡耶纳市政厅九人大厅所作的俗称为“好政府与坏政府之隐喻及影响”系列壁画,不但是保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表现中世纪世俗政府的壁画,也是欧洲最早出现的描绘市民生活风情的...阅读全文>> -
2016/12/07 点击:(159) 评论:0
何种民主? 谁更重要——基于地方官员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摘要:关于中国民众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先前的各种调查结果都有令人费解之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设计出适合中国民众的测量指标。在重新设计测量指标之后,基于一份针对地方官员的独特样本的调查发现:在中国的地方官员中存在着三种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即传统的为民做主式民主、追求实质的直接民主...阅读全文>> -
2016/02/28 点击:(290) 评论:0
肖唐镖等:中国公民眼中的国家治理:能力与绩效评估——...
【摘要】 从前后十年间两波全国性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多数民众眼里,国家治理的能力与绩效危机并未显现。民众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评价普遍较高,但"央地差"明显;而对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经济形势、民众生活保障等四个方面的治理绩效,民众的评价也总体良好。回归分析表明,政治情感和政治...阅读全文>> -
2016/01/29 点击:(280) 评论:0
赵秀玲: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概观
摘要:与以往相比,21世纪中国的乡村治理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领域的拓展,由原来的重“村级”研究扩大到更重乡镇等层级研究。乡镇成为乡村治理研究的重点之一;从“下乡”的角度研究乡村治理;从城乡统筹角度研究乡村治理。二是理论的超越性意向,...阅读全文>> -
2016/01/07 点击:(280) 评论:0
苗红娜:社会资本研究:分类与测量
【摘要】 当前学界在社会资本研究中面临着概念和测量指标的碎片化现象,测量指标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普适性,测量方法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对社会资本的合理分类和规范化讨论是避免理论和测量混乱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澄清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外延,深入认识和解决社会资本测量存在的问题,可避免社会资本因负载...阅读全文>> -
2015/12/22 点击:(406) 评论:0
肖唐镖等:近30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要:国内近30年来的政治文化研究呈现这样的格局:本土性问题研究与引介性研究并存,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互为消长,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历史—制度主义、人类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四种路径多元发展;但也存在研究主题庞杂、原创性不足、缺乏问题意识与学术对话、研究方法滞后等不足。可喜的是,近年来...阅读全文>>
-
- 最近更新
- 本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