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人与著作
-
政治学大师经典遗著《萧公权文集》
时间:2014-11-26 作者:管理员-xl 来源:中国社会稳定研究网 查看:318 评论:0萧公权是20世纪中国政治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曾执教于中美各大学。在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底赴美出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直至病逝。
萧公权毕生从事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研究,为人文学科尤其是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20世纪中国政治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是中国1948年第一批院士中仅有的两位政治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后来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端升先生),也是成都燕山大学“四大名旦”之一(其他三位为陈寅恪、吴宓、李方桂)。他的著作以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中西方政治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广泛涉及政治多元论与政治一元论的关系、立宪主义与民主主义诸问题、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现代化问题、中西文化论争,以及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乌托邦思想等。其学术思想之博厚与精深,行文之细密与笃实,对史料的钩沉及其鞭辟入里的分析,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是罕见的。他的研究为中国政治学缔造了一个非常规范而又冷静的传统,由此开启了中西政治学研究的新模式,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示例。
萧公权逝世后,有学者对他的评价是:“不断会有专家学者,但不可能再出现像萧公权那样兼通中西的通儒,就像在中华大地上,也不会再有像陈寅恪与钱钟书那样博学的通儒了。”
本套数共九卷。第一卷《问学谏往录》,本卷是萧公权的自传、书信和谈话录,本卷是萧公权的自传,全书详细记述了作者曲折坎坷求学、从教和治学经历,同时书中还遴选、收录了两篇萧公权与友人谈诗论道的书信集及两篇时论文,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谈教育之道,或阐述民主宪政,言之凿凿,情之绵绵,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的学界风云和时代变迁,是一部难得的学人回忆录。
第二卷《小桐阴馆诗词》,本卷是萧公权先生的诗词集,由《迹园诗稿》、《迹园诗续稿》和《画梦词》三部分组成。全书所辑诗词以中国旧体诗为主,另有英文译作数篇,充分展现了萧公权先生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风采,亦使人得见作为近世大政治学家之外的另一面之萧公权。书中所辑诗词文辞清俊典雅,时见家国之思,不失为近代诗词之佳作,其中作者与吴宓、朱自清、蒲逖生等人的诗词唱和及相互品评,展现了那一代学人的风雅和古典情怀,同时亦足为研究萧公权先生乃至近代知识分子思想学术之素材。
第三卷《政治多元论:当代政治理论研究》,本卷首先回顾了作为政治理论的政治一元论的历史,将政治多元论作为反题提出,然后分别从法、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等侧面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和研讨,最后论定政治多元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本卷围绕着政治多元论与政治一元论的关系,不仅横向地考察了与其相关的各种主义与思潮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追溯其思想史上的脉络,对西方政治思想进行了纵向的把握。书中严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有力的批判使人精神振奋,亦展现了作者对这一门学问的精深造诣。
第四卷《中国政治思想史》,本卷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采政治学的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第五卷《翁同龢与戊戌维新》,本卷论述了翁同龢与戊戌维新运动的关系,对翁同龢与有关人物的关系,特别是与康有为、李鸿章等重要人物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戊戌维新的历史地位、历史意义等进行了解读。
第六卷《中国乡村:论十九世纪的帝国控制》(英文版),本卷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画乡村社会的区位状况。诸如村落、市集、城镇以及保甲与里甲之行政分配等两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叙述乡村控制,涉及四方面内容,即警防的保甲体系、赋税征收的里甲体系、救助的社仓等灾荒控制体系以及教化的乡约等意识形态控制体系。第三部分,讨论乡村社会控制的功能,述及乡村控制的作用、宗族与乡村控制、乡村对控制体系的反作用等。
第七卷《康有为思想研究》,本卷是萧公权先生最后一部长篇学术巨著,原为英文撰写,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学术期刊,后再汇集成书,补写家世与生平两篇以及教育改革一章,分为四编。今由汪荣祖译成中文,列入《萧公权文集》第七册。
萧先生深入研究康有为,文长四十余万言,缘起于大批康氏未刊稿的出现。资料既备,萧先生以其精湛的哲学素养来治思想史,自如探囊取物,而且源源不绝。这批康氏未刊稿微卷即由萧先生赠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而流传台湾的。萧先生以“平心”阅读康有为的未刊稿之后,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巨子,有新的理解与论断。当英文原著出版后,有些读者认为作者于康虽有批评,然大体而言过于同情康氏,甚至有左袒之嫌。此种观点多少受到民国以后革命史观的影响。事实上,萧先生本人早年撰写《中国政治思想史》有关康有为一章时,亦有所不免。这些观点经深入验证后,都有所修正,斯乃史家忠于文献、实事求是的态度。故所谓过于同情云云,不过是以“公心述”而己。
第八卷《宪政与民主》,本卷收录了萧公权先生在1936年至1947年所作政论22篇,集中反映了萧公权先生对于宪政和民主这一课题的思考和观点。所论既涉及宪政与民主的一般原理,亦有对于中国古代政体和外域政制的介绍,但更多的还是针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实际所作的阐发。其中对于当时中国施行宪政的现实途径的剖析,寄希望于批评,寓建议于分析,充分体现了萧公权先生身为学者而“是亦为政”的报国情怀。本卷所录政论文风平实、运思细密,沟通实证与学理,将解释与建构合为一体,足堪垂范后世;其思其虑,不仅有助于省思过去,而且裨益于措置当下,瞻望将来。
第九卷《迹园文录》,本卷收录萧公权先生生前所撰散篇文字,分为“论文”、“书评、“序文”及“杂文”。末附“萧公权先生全集未收英文论著目录”。其中既有阐发自己政治思想的文章,也有与拉斯基等西方学者展开的学术辩论。萧先生的时论文章在今天看来仍振聋发聩。
- 最近更新
-
-
11-19李里峰:暴力是恒久的吗?——解读《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
11-17裴宜理、李里峰等:再思1949年分水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
-
03-12【书讯】刘伟:普通人话语中的政治:转型中国的农民政治心理透视
-
11-26政治学大师经典遗著《萧公权文集》
-
07-21肖唐镖主编《信访研究》(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论丛)出版
-
04-09权力与国家:评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
-
- 本类推荐
-
-
11-19李里峰:暴力是恒久的吗?——解读《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
11-17裴宜理、李里峰等:再思1949年分水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
-
03-12【书讯】刘伟:普通人话语中的政治:转型中国的农民政治心理透视
-
11-26政治学大师经典遗著《萧公权文集》
-
07-21肖唐镖主编《信访研究》(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论丛)出版
-
04-09权力与国家:评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
-
- 本类排行
-
-
11-19李里峰:暴力是恒久的吗?——解读《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
11-17裴宜理、李里峰等:再思1949年分水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
-
03-12【书讯】刘伟:普通人话语中的政治:转型中国的农民政治心理透视
-
11-26政治学大师经典遗著《萧公权文集》
-
07-21肖唐镖主编《信访研究》(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论丛)出版
-
04-09权力与国家:评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