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改革
-
-
2014/03/23 点击:(76) 评论:0
高全喜:中国政协制度,转机何在?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已拉开帷幕,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与社会体制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自然成为舆论焦点。就中国民主政治体系而言,作为主体形式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尽管仍未完全摆脱“橡皮图章”之嫌,但其宪法地位昭彰,权力清单鲜明,改革节奏...阅读全文>> -
2014/03/23 点击:(83) 评论:0
蔡霞:树立领导权威应与党内约束权力制度建设同步
说话声音不大,语调平和。餐点时间,在略感嘈杂的咖啡馆中,这稍显突兀。不过,更为显著的是,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的身份,并没有让蔡霞选择公众熟悉的话语体系。 目前,执教于中共中央党校的蔡霞,是一位致力于研究政党意识形态和民主政治的学者。在座谈会上、学术论坛上,她通常会发表言辞犀利的...阅读全文>> -
2014/03/23 点击:(89) 评论:0
李剑宏:社会治理与中国道路
2014年3月20日,九三学社中央《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6楼会议室联合主办“中国治理与中国道路”研讨会,以下是我的发言。 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社会治理与中国道路”,题目很大,问题不小。我认为:要探讨这一课题...阅读全文>> -
2014/03/19 点击:(82) 评论:0
燕继荣:破解全能主义的政府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多次表达继续改革的决心和意向。中国政府积极配合,掀起了新一轮政府改革。那么,新一轮政府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本文依据政府的一般理论,对上述问题予以说明,并对目前中国政府的改革举措作出评论。 政府改革的一般理论 政府,中国旧时俗称&ldq...阅读全文>> -
2014/03/19 点击:(122) 评论:0
颜德如 王连伟:中国政府改革与建设面临的五大困局
[内容提要]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中国政府改革和建设,尽管已历经五轮,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至今还在困扰着我们。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相互交错的五大困局:规模困局、角色困局、利益困局、职能困局和目标困局。要摆脱这些困局,应恰当运用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性、协调性、全局性、动态性和...阅读全文>> -
2014/03/19 点击:(133) 评论:0
俞可平:政府改革创新:来自1500多个案例的十大启示
当前,中国的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新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新的社会格局正在形成;大量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出现。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重点,将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而改革的难度也将显著增大。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事关民主政治、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治理和...阅读全文>> -
2014/03/19 点击:(72) 评论:0
俞可平:要防止改革成为“官样文章”
全国两会前夕,在省部级主要领导研讨班开班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专门阐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随后这一阐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在政治学圈子里,在理论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d...阅读全文>> -
2014/03/17 点击:(82) 评论:0
张晓波:失去判决的“复仇”
不难判定的“谋杀案” 1935年11月13日,女刺客施剑翘于天津居士林佛堂枪杀原直系军阀首领孙传芳。该案行刺过程,极具传奇色彩。 据事后媒体报道,1935年秋,施剑翘发现杀父仇人孙传芳是天津南马路清修院居士林的理事长。为弄清孙传芳行踪,施剑翘数次造访居士林,最终决定在该日行...阅读全文>> -
2014/02/04 点击:(190) 评论:0
肖唐镖:中国政治改革的体制内资源──对地方官员政治...
从政治体制的内外因素来探讨政治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视角。很多人会问,体制内的干部队伍究竟能否成为政治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力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官员对政治现状和政治改革等问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他们对政治改革的期望越来越迫切,但同时他们仍然认同现行的基本...阅读全文>> -
2014/02/04 点击:(103) 评论:0
肖唐镖:撩开面纱看乡村建设中的政府作为
摘要:当今中国乡村尽管已告别“政治挂帅”时代,但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政府主导”型特征依然显著。这不仅表现为政府对各种资源的超强控制,还表现为政府对乡民生产生活的强力干预。政府不仅难以成为继续推动乡村建设良性发展的主要动力,甚至已成为浪费公共资源、制约乡村建设的障碍。政策...阅读全文>> -
2014/01/24 点击:(160) 评论:0
激进与务实:大跃进时期的江西政局
1958-1960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跃进运动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但是,从最终结果来看,这场运动背离了社会基本发展规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是一场巨大的倒退。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1958-1961年间全国性大饥荒的发生。根...阅读全文>>
-
- 最近更新
-
-
03-15张凤阳:任务型组织的生存逻辑——以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
-
11-05俞可平:共产党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
-
06-10林红:驯服民粹:现代国家建设的漫漫征程
-
06-10郑永年:中国民主模式初步成形
-
05-31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
05-22俞可平:对待中国现代化应走出传统“中西之争”
-
- 本类推荐
-
-
03-15张凤阳:任务型组织的生存逻辑——以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
-
11-05俞可平:共产党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
-
06-10林红:驯服民粹:现代国家建设的漫漫征程
-
06-10郑永年:中国民主模式初步成形
-
05-31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
05-22俞可平:对待中国现代化应走出传统“中西之争”
-
- 本类排行
-
-
03-15张凤阳:任务型组织的生存逻辑——以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
-
11-05俞可平:共产党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
-
06-10林红:驯服民粹:现代国家建设的漫漫征程
-
06-10郑永年:中国民主模式初步成形
-
05-31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
05-22俞可平:对待中国现代化应走出传统“中西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