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李里峰|戴朴:历史记忆研究的东西方对话——“记忆与纪念,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时间:2017-11-17  作者:李里峰|戴朴  来源:《史林》 2015年第1期  查看:22  评论:0
    1984 1992 年,法国最著名的学术出版社伽利玛( Gallimard) 陆续推出由年鉴派第三代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 Pierre Nora) 主编的七卷本巨著《记忆之场》 ( Les Lieux de mémoire) 。以此为标志,由另一位法国人哈布瓦赫( Maurice Halbwaehs) 1920 年代开创的集体记忆研究传统,迅速进入西方学界的主流阵地,成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者所用的名目不一, 或称历史记忆( historical memory) ,或称集体记忆( collective memory) 或称社会记忆( social memory) 其具体意涵略有差异,研究旨趣则大体相似。

    或许是巧合,在《记忆之场》 第一卷出版 30 周年之际,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1422021日举办了一次以“记忆与纪念,东方与西方”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墨尔本大学国际研究与培训基金会( IRRTF) 和墨尔本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 SHAPS)共同主办,来自澳大利亚、 美国、 英国、 德国、 瑞典、 中国、 印度尼西亚、 伊朗等国家的2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战争记忆、殖民地记忆、暴力记忆、记忆景观、记忆与反记忆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历史记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合作研究和共同出版的可能性等进行了交流。作为与会者之一,笔者亟愿与国内同仁分享这一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因撰此文略作绍介。

关键词:历史记忆; 纪念; 中心与边缘; 反记忆

全文载《史林2015年第1期,全文pdf版请点击下载附件。


 

最近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地址:中国南京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圣达楼)  邮编:210023 电话/传真:86-25-********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苏ICP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