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探讨
-
-
2016/10/14 点击:(347) 评论:0
定量与定性之辩: 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融合趋势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社会科学诸学科经历恢复与重建,与西方学界的交流互动日渐频繁在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大潮中,西方学界所推崇的定量分析法渐次为国内政治学界所接纳当下学界重定量贬定性,扬量化抑质化,大有不可遏止之势本文基于对过去年来美国政治学界围绕方法论的论辩 ,客观呈现定量与...阅读全文>> -
2015/09/09 点击:(382) 评论:0
臧雷振、陈鹏:选择性偏差问题及其识别
【摘要】 比较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引入和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丰富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但盲目模仿其他学科"方法驱动型研究创新的成功之道"也影响本学科的研究选题定位和研究结果的信度,同时,忽略不同研究方法内在不足会造成比较政治学学科影响力的下降。社会科学研究中...阅读全文>> -
2015/09/07 点击:(378) 评论:0
Logistic模型的系数比较问题及解决策略:一个综述
摘 要:本文介绍了Logistic模型中经常被忽视的系数比较问题,包括同一样本在不同模型间的系数比较和在不同样本或子群体间的模型系数比较。研究者往往会沿袭线性回归模型的系数比较方法,但这是不恰当的,因为Logistic模型存在未被观测到的异质性(残差变异)问题,所以模型间系数不能进行简...阅读全文>> -
2015/09/07 点击:(310) 评论:0
逻辑、想象和诠释: 工具变量在社会科学因果推断中的应...
【摘要】 工具变量( instrumental variable) 是社会科学定量分析中解决内生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因果推断的前沿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工具变量的定义、原理及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实证分析中较为常见的五类工具变量进行回顾梳理,为今后研究寻找工具变量提供了参考。同时,对工具变量估计量...阅读全文>> -
2015/03/26 点击:(510) 评论:0
孟天广、郭凤林:大数据政治学:新信息时代的政治现象...
【摘要】 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深入,数据科学(大数据)正在引发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变革。大数据政治学至少在方法创新和学科发展两大领域的五个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更便捷、更廉价、更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学新方法的引入;定量与定性方法的整合;政治学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研究;数据民主化所...阅读全文>> -
2015/03/23 点击:(479) 评论:0
继替与融合:海外中国乡村研究的新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乡村研究近年来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对海外三大权威期刊的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这一领域在海内外学术共同体的对话互动中逐步彰显出国际化和本土化特色;不同的学者群体以开阔的视野对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实现了研...阅读全文>> -
2015/03/20 点击:(450) 评论:0
曹锦清:论中国研究的方法
各位晚上好。这个题目是邓正来先生出的,很大。给我的时间又非常少,一个小时。讲“论中国研究的方法”,我只能讲讲这些年做调查研究的一些体会,供诸位参考。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以中国为方法;第二个讲一讲研究方法的“古今中外法”;第三,讲一讲社会事实与社会心态。 一 第一个...阅读全文>> -
2015/01/04 点击:(366) 评论:0
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发展现状及趋势
内容提要: 新世纪伊始,以美国学界为代表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改革运动”,掀起反思20世纪中后期政治学研究方法发展及其对研究内容和学科定位影响的新高潮。政治学研究中定量和定性等不同方法的使用失衡特征、争论焦点、“改革运动”发生缘起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学内外挑战,是其集中...阅读全文>> -
2014/11/28 点击:(417) 评论:0
曹锦清:问题意识与调查研究
内容提要:一切学术研究都始自问题,所有的理论创新皆源于发问本身。所谓问题就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引起的心理困惑。据此可将问题分为三类: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差异、在同类事物比较中的差异。由困惑上升到焦虑不安,这是研究的起点,也就是知困而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排除人们内心的...阅读全文>> -
2014/11/28 点击:(441) 评论:0
王汎森:怎样写一篇优秀论文
作者简介:王汎森,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阅读全文>> -
2014/11/01 点击:(269) 评论:0
个案研究在比较政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摘要】 个案研究是社会科学中经常使用的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方法。按利普哈特的看法,个案研究分为非理论型个案研究、解释型个案研究、产生假说型个案研究、理论证实型个案研究、理论证伪型个案研究和异常型个案研究六种类型。在比较政治学中,个案研究有着广泛的运用,且结构主义、文化...阅读全文>> -
2014/10/21 点击:(296) 评论:0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朱云汉
【编者按:10月16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卡勒亲自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教授朱云汉先生颁发了“杰出成就奖”。卡勒在主持颁奖时,特别推崇朱云汉在东亚政治经济领域的卓越学术地位。朱云汉教授曾到访观察者网并做主题演讲,今日刊发此文,以表祝贺!】 一、中国发...阅读全文>> -
2014/10/17 点击:(799) 评论:0
从单因解释到多因分析:比较方法的研究转向
摘要:比较方法是被国内忽视的科学研究方法。比较方法对于比较政治学乃至整个宏观社会科学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对国外比较方法两次浪潮的特征进行比较后发现,目前比较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从宏观讨论转向具体操作、从本质主义转向程度主义、从单因解释转向多因分析等重要趋势。本文的讨论主要围绕比较方...阅读全文>> -
2014/06/11 点击:(359) 评论:0
个案研究的意义和限度——基于知识的增长
来源:《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摘要】本文将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替换为“超越性”问题,从部分与整体之关系和经验事实与理论之关系两个维度探讨了它的意义和限度。在分析和比较了费孝通的“类型比较法”、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阅读全文>> -
2014/06/11 点击:(405) 评论:0
反思社会研究中作为方法的深度访谈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摘要:社会思潮中“主体”概念的沉浮与作为社会研究方法之一的深度访谈之演进有着密切关联。从知识考古学看来,主体的地位并非无可置疑,它经历了迷思、解构与隐归的过程。福柯将主体哲学视为现代西方文明的祸根,认为主体的实质是人被权力所奴役。而深度访...阅读全文>> -
2014/05/19 点击:(570) 评论:0
“元假设”:社会调查问卷的灵魂
〔摘 要〕“元假设”是一切问卷设计的基础与灵魂,也是目前社会调查方法论中最缺乏论述、在问卷设计中最容易失误的方面。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其实都是“光谱式地”存在着,而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任何一个问卷,都是在使用我们所创造的各种“界定”来裁剪社会。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确定社会现象的“两极”,斟酌我...阅读全文>> -
2014/05/19 点击:(295) 评论:0
中国政治学的进程——一个评论性的观察
原载《学术月刊》2007年第11期p5-11 摘要: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以及相对于社会的经济文化而言,政治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作为一门历史,中国政治学的命运与现实政治的变迁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科学,中国政治学已经从“伪科学”发展成为一门拥有独特的概念、方法、公理和...阅读全文>> -
2014/05/16 点击:(278) 评论:0
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框架与反思
原载《学海》2006年第2期 内容提要:本文在与美国主流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进行对话和点评的基础上,全面而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理论要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尤其是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和革命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本人基于多年学术研究实践基础上的反思。只有...阅读全文>>
-
- 最近更新
-
-
11-18王海洲:后现代身体的分裂与聚合——基于政治仪式中身体规训技术的分析
-
11-18王海洲:政治空间转换中的仪式实践策略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的外部环境研究:文化、政制与事件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再生产:政治记忆的双重刻写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动态分析
-
11-18王海洲:试析政治仪式中的声音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
- 本类推荐
-
-
11-18王海洲:后现代身体的分裂与聚合——基于政治仪式中身体规训技术的分析
-
11-18王海洲:政治空间转换中的仪式实践策略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的外部环境研究:文化、政制与事件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再生产:政治记忆的双重刻写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动态分析
-
11-18王海洲:试析政治仪式中的声音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
- 本类排行
-
-
11-18王海洲:后现代身体的分裂与聚合——基于政治仪式中身体规训技术的分析
-
11-18王海洲:政治空间转换中的仪式实践策略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的外部环境研究:文化、政制与事件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再生产:政治记忆的双重刻写
-
11-18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动态分析
-
11-18王海洲:试析政治仪式中的声音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