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建设
-
-
2014/11/24 点击:(58) 评论:0
叶竹盛:民主不是鲁莽的冒险
民主为何在韩国、日本、台湾等东亚社会取得成功,却在南美、非洲的很多国家失败了?民主是平息种族冲突的对策还是煽动种族屠杀的推手?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恨之入骨,而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痛恨美国,两者根源有何相通之处吗?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起火的世界》给出了统一的答案&md...阅读全文>> -
2014/11/24 点击:(131) 评论:0
时殷弘: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
【内容提要】 国际关系研究基于历史理解。对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而言,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思考和解释有首要意义;倚重历史-哲理思考的经典方法应当是国际关系理论化的首要方法。国际关系史研究有其本身独特的重大价值,并非从属于世界或区域的政治史、政治经济史或社会发展史研究。无论是国际关系...阅读全文>> -
2014/11/09 点击:(194) 评论:0
向文华:国外政治学界主导政党体制研究述评
【内容摘要】 主导政党体制是政党体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国外政治学界对这一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本文按照主导政党的定义、测量、特点、形成与衰落原因,对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和经典文献进行分类梳理与评述,以推动中国政治学界的关注。 【关 键 词】政党体制;主导政党;主导政党体制 【作者简介】...阅读全文>> -
2014/11/07 点击:(167) 评论:0
杨光斌:福山政治观点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福山政治观点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政治制度衰败论”揭示了美国否决型政体的真相 杨光斌 摘要:我们说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并不是没有事实基础的,当然这些事实还需要提升为理论,做到理论自信,进而促进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不得不说,中国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远远落后...阅读全文>> -
2014/11/06 点击:(52) 评论:0
[印]萨拉·萨卡: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政治生态学批判
本文译自萨拉·萨卡《资本主义的危机—一个生态社会主义者的思考》一书的序言,略有删节,文中序号为译者所加。萨拉·萨卡1936年出生于印度的西孟加拉,自1982年起移居联邦德国的科隆市。此后,他积极参与了德国的生态环境运动和绿党政治,并在随后发表了大量关于绿色与选择性政治的...阅读全文>> -
2014/11/05 点击:(341) 评论:0
俞可平:善政是通向善治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善治已经成为人类政治发展的理想目标。简单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阅读全文>> -
2014/11/05 点击:(61) 评论:0
俞可平: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无论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来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来看,都具有突破性意义。从长远看,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目前看,其对于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阅读全文>> -
2014/11/04 点击:(120) 评论:0
包刚升:民主为何会崩溃?
采访嘉宾:包刚升,执教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2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民主崩溃研究有唱衰民主之嫌? 廖书宇:您的研究领域之一是“民主政体的崩溃”,最近还出版了一部新书《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6月)。对于这项研究,我...阅读全文>> -
2014/10/21 点击:(195) 评论:0
美国转型期的国家治理能力-刘辉
美国转型期的国家治理能力 ——“镀金时代”治理能力的缺失与重建 刘辉 市场、政府与社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处理好三者的平衡,防止某一特定部分的优势扭曲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保证市场经济体系乃至国家制度良性运转的前提,也是...阅读全文>> -
2014/07/01 点击:(91) 评论:0
克雷格·卡尔霍恩、郭台辉:全球化时代的“激进主义”
——来自历史社会学的关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伦敦;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 历史社会学作为一种方法如今已广泛运用到具体领域。在历史社会学看来,社会历史的变迁与激进主义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关联,...阅读全文>> -
2014/06/10 点击:(127) 评论:0
贺照田:当中国开始深入世界
当中国开始深入世界…… ——南迪与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 贺照田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大陆新时期改革开放政策下社会经济三十余年的超高速发展,中国大陆一方面越来越深地卷入这个世界,一方面在百余年积弱之后开始初臻富强之境。但深入世界,渐臻富强,也给中国大陆、中...阅读全文>> -
2014/06/02 点击:(126) 评论:0
立民与立国: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话语选择
摘 要:随着近代中国越来越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知识分子日益认识到必须取道国民性改造的路径来建立中国的现代国家,翻译西方citizen概念则是实现国民性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从19世纪中期到五四运动前夕,citizen在中国的翻译大致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翻译术语多元化的阶段、国家主义的国民观...阅读全文>> -
2014/05/22 点击:(249) 评论:0
“改革开放”:合法性危机的消解与再形成
原载《当代中国研究》2008年第3期 200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民间和官方对此均有回顾性分析和叙述。 在这30年历程中,令人瞩目的是从1989年到1992年间的三年“停顿”。这三年既是中国社会对前一阶段改革的民主目标的幻灭期,也是国家权力将改革与民主正式剥离的调整期。这之后的“改革”进...阅读全文>> -
2014/05/19 点击:(94) 评论:0
从覆盖到嵌入:国家与乡村1949-2011
原载《战略与管理》2014年第3/4期合编本 近年来,随着国家行政权力逐步后撤,在农村社会出现的“权力真空”和秩序混乱,与集体化时代的超强控制能力和高度社会整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家机器的功能应该越来越强大,但是为什么今天它会在农村基层呈现...阅读全文>> -
2014/05/18 点击:(71) 评论:0
政体理论的回归与超越——建构一种超越“左”右的民主观
本文原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政体理论的回归与超越 ——建构一种超越“左”右的民主观 杨光斌 内容摘要:政体研究一直推动着政治学的发展,但是流行的政体概念需要清理。有关近代西方政体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亚里士多德命题”而展开,在解...阅读全文>> -
2014/05/17 点击:(134) 评论:0
后毛时代的精英转换和依附性技术官僚的兴起
摘要:中国80年代的精英转换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经典转 换理论解释的独特范例:转换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和平的方式完成的,内在政治动力而不是结构性社会经济变化成为大规模政治精英转换的根本原因,精英转换基本上是一个政策过程而不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此外,依附性技术官僚构成新政治精英的基本特征...阅读全文>> -
2014/05/16 点击:(2875) 评论: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中的自由派与保守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中的自由派与保守派 ──两极冲突及其历史后果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部就存在着两种相互对峙的政治势力。一种是自由派政治势力,他们以民主、自由与人的权利相号召,要求进一步加快市场化经济改革,并通...阅读全文>> -
2014/05/15 点击:(133) 评论:0
任剑涛:国家发展中的“荷兰诱惑”与“苏联幻觉”
掀开现代史的幕布,葡萄牙作为新生的民族国家全力开疆拓土的历史,首先进入人们的眼帘。海洋时代是这些叙述的历史转型背景,科技发明是航海行动的技术基础,但通过攻城略地以攫取财富,才是葡国拉开航海时代历史大幕的强劲动力。这个时候,欧洲的大部分国家还在旧制度中陶醉,不知道历史的...阅读全文>> -
2014/05/15 点击:(128) 评论:0
政党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一项基于中国情境的历...
[摘 要] 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国家建设在民族—国家、民主—国家两个维度展开,二者虽有逻辑上的承继关系,但并无明确的时空分界。基于集权的民族—国家建设与基于自由的民主—国家建设之间充满了制度建构的张力。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一切政党面临的难题。民国初年,作为&...阅读全文>> -
2014/05/15 点击:(125) 评论:0
领导者还是霸权国?——东亚地区看中国崛起
【核心提示】在东亚民众看来,中国是一个友好的领导者,还是恶意的霸权国?我们的数据调查搜集了各国民众对中国在东亚影响的看法。数据汇总显示了惊人的结论,即大多数东亚民众相信中国崛起对本地区是有益而非有害的,但是仅有19%的日本民众和33%的蒙古民众相信中国崛起是有益的。 中国国...阅读全文>>
-
- 最近更新
- 本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