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林闽钢教授简介

时间:2014-11-28  作者:管理员  来源: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查看:434  评论:0

        林闽钢,社会学博士、教授/博导、副院长。1967年生,籍贯福建省福州市人。自19897月起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社会学专业)、法学博士(社会学专业)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 

 

开设课程

本科生:《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硕士生:《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多学科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合上)

博士生:《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 

 

联系邮件:mglin@nju.edu.cn  或  mglinnju@aliyun.com

办公地址: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圣达楼)352室

联系电话025-89680755(办公室)

 

 代表成果

 

A. 著作(含教材、主编和翻译): 

15. 《现代社会保障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14. 《现代社会服务》,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3.《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与名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年版。 

12.《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中国经验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与创新》(第二主编刘喜堂),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0. 艾伦·迪肯(Alan Deacon)著:《福利视角——思潮、意识形态及政策争论》,周薇等译,林闽钢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09.《中国社会政策》(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08.《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第二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07.《社会政策:全球本地化视角的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06.《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05.《转变中的经济秩序:社会学视野下的企业与市场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04.《走向全球化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林闽钢等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 

03.《农村社会学》(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2.《跨世纪的环境发展》(第二作者为常佳伟),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01.《现代社会保障》,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版。 

 

B. 论文(选取):

87.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化路径的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4年第9期、《管理科学》2014年第10期。

86. 《我国慈善立法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框架》(第二作者朱锦程),《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85.《社会救助法的定位和框架》,《中国民政》,2014年第2期。

84.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第二作者周正),《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83. 《超越“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的困境:兼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突破点》,《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5期。

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取向和定位》(第二作者梁誉),《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81. 《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及实现途径》,《人口与社会》,2014年第1期。 

80. 《中国老年人口养老状况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第二作者梁誉、刘璐婵),《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79. 《医疗服务体系的纵向整合模式及其选择》(第二作者张瑞利),《苏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78. 《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政府资助方式研究》(与程绍辉合作),《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77. 《底层公众现实利益的制度化保障: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目标和发展路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4年第2期。

76.《中国贫困家庭类型、需求和服务支持研究》(第二作者梁誉、刘璐婵),《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75.《社会保障教学和研究的历史追溯:以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基点的研究》(第二作者王刚),《社会保障研究》(京),2013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3年第9期。

74.《我国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73. 《实行国民年金制度改革,增强养老保险的公平性》,《新华月报》,2013年第15期。

72. 《论我国****件管理的柔性化》(第二作者陶鹏),《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

71.  《职业福利的定位及其发展趋势》,(与丁学娜合作),《社会保障研究》,2013年第3期。

70.  《从三个方向瞄准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目标》,《中国社会保障》,2013年第9期。

69.《我国流动人口居住地的社会服务管理》,(与丁群晏合作),《东岳论丛》,2013年第7期。

68. 《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城市发展研究》(第二作者王增文),2013年第3期。

67.《缓解城市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政策体系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转载;

66. 《东亚福利体制研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社会保障研究》(京)(第二作者刘璐婵),2012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3年第3期。 

65.《我国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探索》,《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第6期。

64.《农村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研究——基于CHNS数据的分析》(第二作者为张瑞利),《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1期。 

63.《城市贫困救助的目标定位问题——以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东岳论丛》,2011年第5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1年第8期。 

62.《试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城乡一体化》,《理论月刊》,2011年第7期。 

61.《我国城市低保家庭脆弱性的比较分析》,《社会保障研究》(第二作者为祝建华),2011年第6期。 

60.《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59.《回到蒂特马斯——社会政策的蒂特马斯立场辨析》,《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11年第5卷。 

58.《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变》(与李凤琴合作),《河海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57.《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发展战略》,《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56.《灾害救助中的政府与NGO互动模式研究》(第二作者为战建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55.《我国进入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推进时期》,《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第1期。被《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24期转载。 

54.《代际分化视角下的东亚福利体制》(第二作者为吴小芳),《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1年第3期。 

53.《西方“福利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兼论构建中国式的“福利社会”》,《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52.《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整合》,《学海》,2010年第4期。 

51.《灾害救助中的NGO参与及其管理——以汶川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为例》(第二作者为战建华),《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 

50.《福利污名的社会建构》(与祝建华合作),《浙江学刊》,2010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0年第9期。 

4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隐性强制研究》,(第二作者为郭燕),《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0年第7期。 

4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平衡性分析》(第二作者为吴小芳),《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0年第8期。 

47.《化解供方诱导需求与重构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控费路径》,《学海》,2009年第2期。 

46.《东亚福利体制与澳门社会政策发展》,载李向玉主编:《腾飞的澳门—回归十年的回顾与展望》,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45.《转型期我国体制型风险的成因及其治理》(与童文莹合作),《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 

4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第2期。

4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选择》,《群言》,2009年第6期。 

42.《中国转型时期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第二作者为许金梁),《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被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的《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第22期全文转载; 全文收入《专家建言》,2008年第19期。

41.《中国贫困治理三十年回顾与前瞻》(第二作者为陶鹏),《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4期转载;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9年第4期。 

40.《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社会民主主义的公共政策转型》,《二十一世纪》(香港),20088月号,总第108期。 

3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缺失及其治理方略》,《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8年第8期。 

38.《东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 

37.《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医疗券”研究》(第二作者为李楠),《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5期。 

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失研究》,《东岳论丛》,2008年第1期。 

35.《社会资本视野下的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34.《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模式探讨》,《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年第4辑。 

33.《高科技园区的社会建构: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2期。 

3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何去何从》,《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第7期。 

31.《慈善组织社会问责探讨》,《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论点摘编; 

30.《欧盟反社会排斥政策探讨》(第二作者为董琳),《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第3辑。 

29.《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5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转载; 

28.《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第二作者为吴娆),《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27.《我国行业性中介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商贸经济》2005年第10期; 

26. Min Zhou and Mingang Lin. 2005.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Ethnic Capital: The Case of Immigrant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25.《危机事件与集体行动逻辑》,《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24.《族裔资本与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与周敏合作),《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23.《我国农村养老实现方式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3期; 

22.《社区福利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第9期; 

21.《福利多元主义的兴起及其政策实践》,《社会》,2002年第7期; 

20.《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

1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9期; 

18.《建构责任多元化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的福利病治理及其借鉴》(第二作者为刘立强),《学海》,2002年第2期; 

17.《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第二作者为王章佩),《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 

16.《苏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1期; 

15.《迈向网络时代的新社会学》,《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00年第4期; 

14.《社会学危机的内涵:社会学中库恩主义思潮评述》,《学海》,2000年第2期; 

13.《章太炎与中国社会学》(第二作者为李保军),《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2.《德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和改革》,《当代社会保障》,1998年第3期; 

11.《苏南城市化发展研究》,《江海学刊》,1996年第5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6 年第6期; 

10.《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评价》(第二作者为李建秋),《当代社会保障》,1995年第3期; 

09.《中国农村社会机制及运行模式的转换》,《江海学刊》,1995年第4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5 年第5期; 

08.《建立我国农村贫困监测体系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5 年第12期;

07.《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调适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2期; 

06.《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管理现代化》,1994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4 年第3期; 

05.《国外关于贫困程度测量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7期; 

04.《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与童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4 年第6期; 

03. Tong Xing and Lin Mingang. 1993. A Study on Poverty Line in Rural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No.3. 

02.《吸毒行为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3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1993 年第4期; 

01.《面对8500万贫困人口》,《社会保险导刊》,1993年第3期; 

 

C.其它 

11.《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9日。

10.《创新社会治理的四个关键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2日。 

09.《为城市低保贫困家庭提供社会救助服务》,《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30日。

08.《推进城市贫困家庭分类救助,促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中国社会报》,2012年12月24日。

07.《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定位、重点及其配套措施》,《中国社会报》,2012227日。 

06.《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促进民生持续改善》,《新华日报》,2011429B5 

05.《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人民日报》,2011224日第7版。 

04.《中国如何实现养老“倍增计划”》,《钱经》,2011年第5期。 

03.《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四大梗阻》,《中国社会报》,2006823日第3版。 

02.《美国华人社区的蜕变:从唐人街到蒙特利公园市》,《社会学家茶座》,2005年第2期。 

01.《经济社会学的新探索:评汪和建的〈现代经济社会学〉》,《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6期。 

 

科研项目(选取)

17. 20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12&ZD063),主持人。 

16. 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研究(11JJD840010),主持人。 

15. 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立和健全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11BGL069),主持人。 

14. 201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苏南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0JD014),主持人。 

13. 2010,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民政部社会救助司项目:缓解我国低收入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研究(MSJ10-003),主持人。 

12. 2009,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民政部社会救助司项目: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绩效评估(MSJ09-001)。主持人。 

11. 200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项目: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34109032),主持人。 

10. 2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民生发展的社会政策研究(NCET-08-0285),主持人。 

09. 2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07BSH068),主持人。 

08. 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缺失及其对策研究(70641031),主持人 。 

07. 200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研究(04SHB013),主持人。 

06. 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70341033),主持人

05. 2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科层制与市场网络的关系(01CSH004),主持人。 

04. 1999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项目:苏南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主持人。 

03. 19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南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97CSH004),主持人。 

02. 199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苏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社会问题(06-015),主持人。 

01. 199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项目:Seven Farmers in Asia: A Comparative Rural Sociology ,第二主持人。 

 

社会兼职 

08.  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4年-2017年)

07.  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2017年);

06.  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05.  中国卫生经济理论和政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04.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 

03.  中国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 

02.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干事; 

01.  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境外会议和报告

10. 2014. 10. 3-4, 社会企业与创新,台北,法鼓文理学院。

09. 2013. 5. 9-11, 2013年台湾社会福利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金门,金门大学。

08. 2012. 11. 6. Persistent Poverty in Urban China: Patterns and Challenges, The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and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07. 2012. 9. 8-9. New Social Risk and the Chang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8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ecurity, Tokyo Keizai University, Japan.

06. 2010. 12. 3-4, 经济社会急剧变迁与大中华地区的政策回应研讨会,香港,香港教育学院。

05. 2010. 5. 7-8, 第十届台湾社会福利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嘉义,中正大学。

04. 2009. 5. 23-24, 第九届台湾社会福利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台北,东吴大学。

03. 2009. 4. 21-22, 腾飞的澳门:回归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澳门,澳门理工学院。

02. 2006. 11. 25-26. Labor Migration,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The 16th Japan-korea-China Joint Symposium,Saga University, Japan.

01. 2002. 10. 9. The Human Face of Global Mobility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Skilled and Professional Migration in Europe and the Asia-Pacifi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访问学者 

02. 2012.10-12,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

01. 200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受到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基金会资助 

 

学术获奖 

10. 2013年,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2);

09. 201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2);

08. 2010年,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07. 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06. 2004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05. 200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1); 

04. 2002年,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三层; 

03. 1999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2); 

02. 1997年,江苏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01. 199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2)。

 
 
最近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地址:中国南京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圣达楼)  邮编:210023 电话/传真:86-25-********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苏ICP备********号